中关村发布国内首个《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中关村标准

发布时间:2022-07-19 00:00:00点击数:

  北京,4月17日(记者刘天思)4月16日下午,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召开在线标准会议,正式发布了中关村标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该标准最近在国家集团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旨在充分发挥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优势,促进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的标准化发展和产业化推广。

             支持抗疫标准

  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2月中旬,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中关村示范区国际标准化行动计划(2020-2022年)》

  目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标准化。火车站、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办公楼、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防控压力较大,体温筛查已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与接触式测温方法相比,红外测温具有响应时间快、非接触、部署方便、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疫情发生以来,以旷视、中电科11所、百度、格灵深瞳、久译、千方、同方威视为代表的企业纷纷推出双光测温系统和非黑体测温系统。AI测温安检门、测温闸机AI红外智能测温产品,如多人体温快速检测智能系统。

  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积极推动红外智能温度测量设备在防疫场景中的应用。一方面,加强与市商务局、市交通委员会的对接,促进地铁站、超市试验试验企业新开发的智能温度测量技术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与市科委的对接,依托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在线展示、推广、供需对接平台,开展智能温度测量设备在线展示和供需对接。目前,许多温度测量设备已在物美、沃尔玛、超市等600多家超市大规模应用。

  但红外智能温度测量产品作为防疫需求下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盛开。企业开发的技术要求与产品应用部件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测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疫场景下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同时,技术和应用也分散,导致产品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的深入研究。因此,制定统一的应用标准尤为重要。

             标准突出了四个特点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关村标准化协会执行副主席王军介绍了标准制定的总体情况。自3月13日起,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组织了中关村智能温度测量领域的重点企业,花了29天完成项目评价、工作建设、标准起草、公开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理事会审批等任务。4月10日,中关村标准《非接触式智能温度筛选系统技术规范》在国家集团标准信息平台上正式发布。

  本标准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 AI 技术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应运而生的中关村标准。标准有四个特点:

  首先,标准是先进的。发布的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地位。第二,该标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本标准充分考虑了国内各种应用场景的真实需求,创新和扩展了系统功能,增加了人脸识别、身份识别、口罩检测、手持高温异物检测等特点功能要求,指导了未来系统的标准化、智能化和智能化发展。第三,制定一个高效创新的过程。在疫情特殊时期,从标准提案评估、项目审批到标准发布只需29天,大大缩短了标准的创造周期,保证了标准质量和程序要求。第四,以应用为导向。标准的制定是由中关村企业新开发的红外线驱动的,以防疫和温度测量需求为驱动,以旷视、百度、格灵深瞳、深瞳等AI在温度测量产品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应用从市场需求到企业产品的标准,具有新鲜的活力。本标准的发布有效地促进了非接触式智能温度筛选系统的标准化发展和工业应用。

             最后一公里的应用场景

  中关村管委会二级检查员陈文琪表示,制定《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从先进技术到先进产业的发展。

  首先,作为防疫领域的第一个中关村标准,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健康有序发展。二,可有效提高非接触智能温度筛查的精度和速度,提高准确识别、筛查速度和差异,进一步规范非接触智能温度筛查产品,统一相关技术要求和试验要求,规范行业应用模式和效果,促进红外线AI温度测量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和工业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制定标准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对抗疫情的支撑作用。

  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申报抗疫相关国际标准,努力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电话:134-6660-8836

手机:134-6660-8836

邮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长远天地大厦B1座6层

GPU服务器托管 北京高电机房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2038号-7